个人简介
毕欣然,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基地班本科生,现任团支书一职,推免至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校期间,获山东大学校长奖(综合),连续2年获国家奖学金,连续3年获山东大学学业奖一等,累计获山东大学特长奖9次。曾获山东大学三好学生、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优秀团干部、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作为第一作者发表1篇SCI论文,主持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等。
事迹陈述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正如分子原子聚集到一定的规模可以形成团簇、团簇聚集到一定的规模可以形成相,这种因规模而形成的蜕变,也逐渐发生在毕欣然的本科生活中。随着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毕欣然感受到了材料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能够用材料学的思维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例如,在材料科学基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缺陷。这个词往往被注入贬义色彩,而在材料学科研人员的眼中,缺陷却是调控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这也启发着毕欣然接纳不完美,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抹色彩,无论是暖色,还是冷色。

钻坚研微,开拓创新。在本科学业导师张子栋老师及师兄师姐的教导与帮助下,毕欣然步入科研的世界,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随后,她收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作为第一作者独立撰写了一篇英文学术论文。撰写论文的经历是毕欣然在初入科研道路上尤为难忘的一程。陌生的材料领域和科研软件,动辄数十余页的全英参考文献,各类难题接踵而至。但她明白,宏大目标的完成其实来源于日常中持续的、谦卑的努力。从专业知识和科研软件的自学,到用规范的学术英语撰写论文,再到论文的投递和发表事宜,她没有太多地为庞大的工作量而焦虑,而是具体地解决一个个问题。
带着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积攒的经验,毕欣然还参与了课题组的课题《多功能电磁超材料波束可调技术研究与设计》,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回望来时路,毕欣然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专注地走了这么远。在科研竞赛中,她饱览学科之美。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丰富的大学生活不止于学习和科研。毕欣然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鲁喀专项志愿支教累计90课时,在保研经验分享会上面向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作为班级的团支书,她竭诚服务青年,积极组织支部团日活动、学院知识竞赛活动,所在团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山东大学先进团支部,本人获评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山东大学优秀团干部;此外,她曾是学院学生会秘书处成员,参与策划举办了10余场学院大型活动,深刻地体会到服务和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满足。毕欣然希望将小我融入大我,心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毕欣然(第二排左一)和班级同学组织学院“材智杯”比赛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毕欣然的母亲引用过《易传》中的这句话来教导她,而这也成为了她的人生信条。她希望自己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足够的洞察与理解,如罗素所言,“追逐思维的光芒,领略宇宙之渺远。”回望过去,毕欣然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提供的广阔平台,感谢师长、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与帮助。展望未来,她将传承和弘扬“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山大校训,深耕碳材料这一领域,努力成长为同时具备扎实科学素养和深厚人文情怀的研究人员,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毕业寄语
杨绛老师有言,“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后来才发现,人生中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希望大家可以紧握天赐的缘分,去看星辰大海,去听鸟鸣水流,心怀天下且脚踏实地,去感受每一个心流时刻,去收获每一份人生的体验与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