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内部通知公告
新闻快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生活 >> 新闻快递 >> 正文
淬炼成“材”“料”琢成器丨2025届本科毕业生典型事迹(升学篇)③——何煦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14:50    作者:何煦 王兴兴    点击:[]

个人简介

何煦,中共预备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提升专业本领,积极参加数学建模、“互联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科研赛事,参与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曾获济南奖学金、山东大学学业奖二等(2次);坚持多元发展,曾任山东大学国旗护卫队标兵,现任班级宣传委员,以实际行动服务班级同学,助力学校发展,曾获山东大学特长奖(创业实践类)一等、山东大学特长奖(体育素养类)二等。

事迹陈述

砥砺深耕创佳绩 勇敢笃行启新篇

一、以勤为楫,夯实学术根基

在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求知长河中,她始终秉持慎思明辨,笃行不倦的信条必修课55门中30门达90分以上,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班级前三、专业前十的成绩单英语四六级高分通过为跨学科研究架起桥梁。她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将实验室的试管烧杯化作理论落地的舟楫,用高分子材料的微观世界对话宏观应用,为学术之路筑牢根基。

二、创新为炬,点燃科研星河

(一)破茧成蝶:碳纤维吸波材料的破局之战

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征途上,她作为第二参与人,主导设计钴铁@碳纳米管/氧化镁@碳纤维吸波体连续制备工艺。通过调控催化剂浓度等参数,创新引入MgO纳米膜抑制碳纤维蚀刻,结合磁性FeNi3/Co提升吸波效率,最终实现材料力学强度与宽频吸波性能的完美平衡。经过数百次实验优化,相关成果以Graphite Wrapped FeNi3/Co with Carbon Nanotubes Anchored on MgO@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s via Continuous Fabric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Microwav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于SCI一区期刊,为电磁污染治理提供创新方案。

(二)跨界拓疆:机器人臂膀与绿色材料的交响

KAPIV物流机器人项目中,完成零件设计、加工及功能实现;在风力发电场环保材料设计中拓展可持续发展视野。数学建模竞赛的思维风暴与互联网+创业实践,铸就其跨学科创新能力。

三、实践为刃,淬炼科研匠心

淬火成器,探赜索隐。2023年盛夏,她在中科院物理化学所开展纳米颗粒溶液法制备研究,通过三轮实验优化将标准差压缩至4.5nm,电子显微镜下均匀分布的材料阵列见证着科研匠心。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到:科研不仅是脑力激荡,更是心力修行。

四、担当为旗,绘就青春光谱

作为校国旗护卫队标兵,每周一将五星红旗托向晨曦的动作,练就了她骨子里的庄重;作为班级宣传委员,组织记录的10余场团日活动如缤纷拼图,助她凝聚同窗情谊。百余小时的志愿时长,是快递驿站入库时的有条不紊,是社区防疫时浸润汗水的防护服,更是创业实践与体育赛场上绽放的双生花。连续两年的特长奖项,见证了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春轨迹。她深信,真正的全面发展,是让灵魂的丰盈与学识的厚重同频共振。从国旗红到志愿红,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的称号,是对她“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脚。

五、信仰为锚,逐梦材料苍穹

大四,既是本科生涯的终章,亦是未来生活的前奏。她曾遭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新的挑战面前力不从心。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是否愿意持续学习,她主动拥抱变化,保持勇于探索,渐渐地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基于前三学年的积累,她的标化成绩达到了许多世界前列院校的标准,同时,她在软背景(实习、科研、竞赛、课外活动、志愿者经历等)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因此留学申请是她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优选择。与早早规划好出国(境)深造的同学不同,她不得不短期备考雅思,于是她养成了每天背300个单词的习惯,用20天的时间考取雅思7分。去年十月底,她给自己确定了一些目标院校,在官网上查询导师消息,带着新鲜出炉的英语成绩,主动与自己意向的导师发邮件争取研究型硕士(MPhil)的学习机会,同时也申请一些授课型硕士(Msc)项目。她明确自己主申MPhil,这个选择是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量,它既能让人打下研究基础,又能提供一个从研究小白向专业研究者过渡的缓冲期;既是学校考核学生是否具备PhD能力的途径,也是本人亲自检验自己是否适合科研的机会。对于她而言,MPhil有足够的空间,让她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研究能力。十一月中旬,她收获了第一个面试机会,需要阅读老师发来的文献并做出汇报,回答老师的问题。面试的交流很是融洽,面试结果也相对理想。十二月,她又参加了英港的一些线上面试,在这些过程中与不同老师有了更多交流。最终,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在收获的多个offer中,她选择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攻读MPhil项目,继续扎根专业领域,以夸父之姿,追逐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朝阳,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毕业寄语

愿你们珍惜课堂的每一粒知识,在实验中大胆试错,在实践中磨砺锋芒,以创新为帆,以笃行为桨,让每一份执着都成为丈量时代的刻度,让每一次突破都化作照亮前路的星芒。

上一条:“国有所需,‘材’有所用” 2025届毕业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优秀研究生事迹推送(2)——宋浩泽 下一条:淬炼成“材”“料”琢成器丨2025届本科毕业生典型事迹(升学篇)②——梁玮琦

关闭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3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