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工作 >> 正文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发布日期:2022-05-10 作者: 浏览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0年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山东大学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是山东大学三个重点建设的“学科高峰计划”优势学科之一。材料及加工制造学科是山东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的“五大学科群”之一。“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设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包装工程4个二级学科。现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功能晶体材料及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KDP晶体教育部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

本学位点拥有以“长江学者”赵国群教授为带头人的“材料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以“长江学者”陶绪堂教授为带头人的“功能晶体材料”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以“万人计划”孙康宁教授为带头人的“工程材料与机械基础”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以“国家杰青”刘相法教授为带头人的“山东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团队。

本学位点在金属液态结构及演变、功能晶体材料及器件、材料成型与加工新技术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金属液态结构及演变研究方向以材料液态结构研究为基础,探索材料液固相关性与结构演变机理,研发材料的控形控构控性一体化加工技术,在铝合金晶种合金、高光注塑成形、铝合金复杂构件成形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晶体材料研究方向长期坚持“需求牵引,单晶为本”理念,为国防装备和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功能晶体材料,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1)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修养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的高层次创造性专业研究人才;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国际化科研视野,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部门以及高新技术单位输送高质量的开拓型人才。

2)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层次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修养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技术研发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富有潜质的研究型人才,为高新技术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2. 学位标准

1)博士学位标准

普通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前沿讲座、讨论班、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博士学位,并颁发博士学位证和博士毕业证书。

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等。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应公开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是以第一作者和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公开出版、网上可查为准。在学期间在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或SCIⅡ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硕士学位标准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社会实践、前沿讲座、讨论班、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后,可授予山东大学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二)基本条件

1. 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方向:材料熔体结构及其遗传性(液态金属及铸造、焊接与连接技术),晶体材料与器件,材料成形与加工新技术(铸造、焊接与塑性加工),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设计与新材料探索,材料的组成、晶体结构、缺陷与性能研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物理与化学等。

2. 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4人。博士生导师108名,硕士生导师120名,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94.6%,高级职称教师占59.4%,拥有国家级人才1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各1个。本学科每年组织人才招聘2-3次,举办国际学术论坛1-2次,延揽优秀人才,助力研究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并组织新进青年教师与新增导师进行教学科研及学术诚信专题培训。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校外合作导师建设短板,采取中外结合、兼职聘任、企业协同等方式补充多元化师资,共有兼职教授及聘任制高层次人才11位,其中讲席教授2人,特聘教授7位,企业兼职博硕导师17位,其中不乏来自欧洲科学院、香港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顶尖人才。兼职兼聘类教师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协助/独立指导研究生等方式参与教学科研,有效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发展。

此外,聘请多位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韩国KIMS材料所、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海内外知名教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博士生合作导师,进一步提升了高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3. 科学研究

2021年度本学位点到账经费23698.89万元,成果转移转化到账433.93万元。发表论文402篇,其中SCI收录378篇,ESI高被引论文11篇,其中2篇为热点论文。授权专利128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8项,国际专利4项。3人获评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武传松教授获得2021年度美国焊接学会“国际功勋证书奖(International Meritorious Certificate Award)”,贾传宝副研究员获得2021年度AWS论文奖─戴维斯银质奖章(A. F. Davis Silver Medal Award)。另外,武传松教授团队论文获得《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编辑部2020年度ESI顶尖论文奖(ESI TOP ARTICLE AWARD)。

完成驻鲁部属高校服务山东重点项目的策划、论证和申报工作,并获立项资助,批复金额达8240万元。获批国防科工局TDGC项目1项,合同金额1903万元。获批国家基金联合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2项,青基5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获批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山东省杰青1项,山东省优青1项,山东省海外优青2项,山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

4.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山东大学三个重点建设的“学科高峰计划”优势学科之一。材料及加工制造学科是山东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的“五大学科群”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已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截止2021年底,本学位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价值34350.05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39637.57平米。

5. 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学金种类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博士研究生每月250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800元;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的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学业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评选;困难补助,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及突发事件补助;优秀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包括校长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及各类社会奖学金。

(三)人才培养

1. 招生选拔

为保证研究生优质生源及招生质量,本学位点采取了多项措施:吸引外校优质生源,留住本校优秀学生;开展材料学科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学院组织招生工作小组开展优质生源拓展;鼓励在校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申请硕博连读培养。2021年本学位点硕士招生149人,博士招生43人。

2. 课程教学

为培养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本学位点全方位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水平,构建符合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科学合理并具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注重加强研究生选课、教学检查监督、课程考核评估、成绩管理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

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实行学生一课一评制度。近几年学校组织教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的研究生课程开课率均到达100%

注重开展研究生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形成以师生面对面授课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国际化,加强并扩大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的覆盖范围。

3. 导师聘任

具有指导博士生资格的导师可自主申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定。导师应具备以下两项基本条件:

1)科研项目与可支配经费

近五年内,作为项目负责人新申请到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及以上;或作为项目负责人新申请到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且所有项目到账总经费不少于150万;或所有项目到账总经费300万以上。

2)科研成果

近五年内,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及以上;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出版集团纳入自然指数统计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一区SCI收录论文3篇及以上。或近五年内,作为完成人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或作为前五位完成人获国家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作为前三位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或作为第一位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4. 学术训练

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内容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系列讲座,文献讲座,新技术、新材料与新成果介绍等。形式有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提倡并鼓励双语或全英语讲座。

5. 学术交流

“求材学术论坛”与“海右博士论坛”已成为本学科国内外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21年度共邀请国内外学者30余人次来校或线上开展讲学与学术交流,讲座参与学生人数达600人次以上。与美国莱斯大学合作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与日本小松制作所株式会社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6. 分流淘汰

实行硕士生中期筛选和博士生中期考核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博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转博当年进行。中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业务学习考核均合格者,视为中期考核通过,准予按计划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暂缓通过:未修完规定课程或有课程考试不及格;未进行论文开题或第一次论文开题论证未通过;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专题报告与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存在弄虚作假、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的现象;反映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科研素质极差不宜继续培养。按照末尾淘汰制,每年约有15%博士生暂缓通过。

7. 论文质量

本学位点要求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务必树立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一定要落实评阅、答辩专家的监督把关责任,釆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完善学位授予的质量保障机制。

2021年开展的论文抽检中,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9-20196月授予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中本学位点不存在问题论文。

2021年开展的论文抽检中,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2019-2020学年度授予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抽检,抽检结果中本学位点不存在问题论文。

8. 学风教育

本学位点重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主要包括加强学风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学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学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关处理规定和纪律处分、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及坚守学术道德、树立严谨学风等六个方面。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开设学术道德课程、入学教育、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学术诚信宣传教育。结合《山东大学学术纪律处分规定》,严禁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各种常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2021年度本学位点未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9. 管理服务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行“以人为本”育人方针,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着力实现环环相扣、处处有力的育人新样态。将研究生权益保护工作贯穿研究生科研、生活全过程,不断提升在学研究生满意度。学院研究生会设立研究生权益部,由院党委领导,旨在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及时反映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等各方面权益诉求,通过采取相关的维权举措,切实的维护和保障了在校研究生的自身合法权益,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对在校食宿、生活安全、科研教学的满意度。

10. 就业发展

硕士生就业去向:2021年度,本学位点毕业硕士研究生176人,签约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人数占81.82%,国内升学人数占14.77%,出国人数占3.41。本学位点毕业博士研究生39人,签约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人数占87.18%,出国人数占10.26%

研究生中各类企业单位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65.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5.53%、民营企业等其他企业 34.75%、三资企业4.96%。其次到部队、政府机关、教育机构、科研设计、医疗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为34.75%


二、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千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6号)文件精神,2021年底本学位点开始部署自我评估工作,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材料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宇鹏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徐现刚(半导体攻关大平台)、于浩海(晶体材料研究所)、王丽(机电工程学院)、李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成。工作小组组长由材料学院副院长李辉担任。工作小组成员由王泽岩(晶体材料研究所)、王焕杨(半导体攻关大平台)、陈原(机电工程学院)、徐明升(半导体攻关大平台)、霍启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钢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亚茜(半导体攻关大平台)、赵延文(晶体材料研究所)、郭楠(机电工程学院)、孙宏刚(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组成。

评估工作委员会20221月组织梳理和总结202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情况,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组织填写《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3月组织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查自纠,填报自查表与基本状态数据表,补充修改材料,更正有关数据,形成《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点评估材料汇总》。


三、持续改进计划

针对本学位点发展计划,制定了如下持续改进方案:

1.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重视国家战略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1加强招生拓展,提高优秀生源质量

通过分析学院近几年招生数据,考生呈现出地域集中、名校集中的特点。学院明确宣传目标,调整了宣传方向,重点抓好宣传手段创新。组织力量利用网络等各种招生宣传机会,积极争取优秀生源。计划利用学院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师,在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在到其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机会进行研究生招生宣讲,通过著名学者的学术魅力吸引优质生源。针对研究生招生制作宣传片,加大宣传力度。对在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实施本硕博联动计划,吸引本校生源;发动本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积极宣传,形成山大材料学院“好声音”。举办优秀大学生联谊活动,鼓励本校本科生与名牌高校本科生“结对子”,加大对学校和学院的宣传力度。

2)发展学院文化,培养人文情怀

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在读研深造的时候另择他校,一方面是基于自身更好的发展的考虑,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母院缺乏深厚感情。因此,积极开展学院文化建设,通过在广大学子中营造一种氛围,让热爱母院成为一种新风尚,对高校留住人才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从改善学院管理、培养师生感情、开展学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美化学院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培养学生的母院情结与人文素养。

3)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提升就业质量

针对山东新旧动能转化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决策,发挥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按需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并以优势学科带动企业发展,同时也增加对毕业生的招聘规模和人才待遇。学生选择读研深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如果一个高校的毕业生年年都有好的就业出路,这所高校根本就不会发愁招生数量和质量的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生源质量的提升,其根本在于要按照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创设高层次人才就业条件。

2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

1)通过加强海外高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开辟生源渠道,并借鉴海外高校生源质量调控方面的经验,定期、全面考查学生生源质量,努力调整生源结构,广泛争取优秀生源。完善留学生招生管理的调控、反馈机制。开辟生源渠道,学校可以借助现有师资力量的国际上的关系网进行消息发布,加强联系,扩大生源范围,从而提高招生资源的质量。

2)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熟经验,逐步建立一套全面的留学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严把招生考试关的基础上,与国外高校沟通调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生源国基础学习阶段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知识结构、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特长表现、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3)创新留学生管理机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优化管理方式,从而吸引优秀生源。继续加强与国际知名中介公司的交流与协作,建立长期有效的符合本国本地区要求的招生政策,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义务,积极参与招生过程,双方及时定期沟通交流并反馈相关信息,确保招收优秀生源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有效性。通过留学生的口口相传,形成蝴蝶效应,加强宣传效果。

4)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是生源质量提高的根本。好的教学质量是赢得生源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人才素质的高品质留学生,加强留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加强学校留学生教学工作在现有留学生心中的地位,有利于实现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增加研究生实验室面积,改善实验条件

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优势,提高设备的高端应用水平和利用率。先进材料测试与制造平台已在创新大厦一层搭建完成,极大提升测试分析水平,改善了研究生实验条件。